据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至2021年7月21日凌晨3时许,洪灾已致郑州市区12人死亡,转移避险约10万人。此前,截至20日16时,郑州消防已接洪水警情359起,至少1231人被困。7月20日,河南郑州单日降雨量达457.5毫米,是当地设立监测站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仅16时—17时,降雨量就达201.9毫米,相当于一小时下了2020年三分之一的雨;自17时起,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应急响应升至最高等级I级。7月20日18时42分,郑州地铁公布消息,受持续暴雨影响,郑州地铁全线网车站已暂停运营服务。至7月21日凌晨1时,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郑州发布”公布的路面积水点已达101处,断行路段16处。自18日晚开始,郑州出现多起人员因积水被困事件。其中,20日晚间出现的地铁五号线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积水问题最受关注。河南消防信息数据显示,20日18时11分,一位郑州市民通过社交平台反映,地铁五号线海滩寺至沙口路站运行的列车进水,临时停车;19时46分,这名乘客再次求救,称车内水位已经快淹到脖子了。至21时许,河南消防官方微博称,该乘客一行已被救出。截止至发稿,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积水未退,这是一个有5000张床位的大型院区。一位医生曾告诉自己的朋友,院内大部分地方已经断电,“没东西吃,没水喝”。发出这条信息后,这位医生因手机没电失去了联系。因储备应急供电不足,医生们需要手捏气囊维持危重病人供氧,至21日凌晨3时仍未恢复。此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同样遭遇积水问题。
郑大一附院:不到两小时,水从没过小腿到淹没轮胎王明家住郑大一附院家属院内,与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只有一路之隔,她的对面是1号住院楼。7月20日晚22时34分,和《财经·大健康》记者通电话时,王明所在小区的一楼,大部分都已经泡在水里。据她所知,被困在郑大一附院的人,因没有电,大部分人都与外界失联了。以往灯火通明的住院楼一片漆黑,医院周围绝对没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河医、郑东和惠济3个院区。其中,河医院区有139个病区,编制床位5000张。现在这个庞大的院区正完全处在黑暗中。王明在窗边仔细寻找,才能勉强在黑暗中找到几盏时明时暗的微弱光亮。“应该是医院周围,来救援的人”,她猜测。和记者通话不到五分钟,王明不得不挂断电线%的电量,对她来说,这些电太宝贵了。因为停电,她不了解什么时候能再与外界沟通,“但愿你们能把信息传递出去”。在王明的记忆里,水是一下子涨上来的。她在下午3时出门时,路上的水在小腿位置。不到两个小时,水已经没过路边的汽车轮胎,到车门中间位置。就在王明出门的两三点,郑大一附院慢慢的出现积水。国家一级建造师孙永宏介绍,在医院的设计中,一般会选址于地势较高地区。但据王明所知,郑州整体地势西高东低,郑大一附院老院区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郑州低洼处。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从下午两三点到现在,没有电、没有水、没有吃、没有地方坐 ,都是病人、老人、儿童。”这位网友告诉《财经·大健康》,最后一次与被困家人通线时许,她也不太清楚救援是不是已经到达医院。但据她所知,当时积水已经淹到了门诊楼一楼。另一位郑大一附院医生家属则称,至21日凌晨3时,一附院未能恢复供电。面对这样的现状,前述网友十分焦虑:“困了大约一万多人。医院本身就有细菌易感染,现在每层楼都站满了人,空气流通感觉都还问题,还有那些需要呼吸机的病人……简直太急了!”王木的朋友是一名医生,此刻被困在郑大附一院河医院区。“没东西吃,没水喝”。这是朋友向他发出的最后信息。整个医院都没电,他和朋友已经失联了。7月20日晚22点18分,王木在朋友圈发出消息,“嵩山南路汝河路附近,谁有物资,有车,一块去趟郑大一附院,我现在在附近超市买东西。”大约半小时后,一位同伴愿意和他一同去。不过,到底怎么样才可以把物资送到医院里,王木心里也没把握,他想赌一把。王木所在的地方距离医院有七八公里,水位不到30厘米,水挨着膝盖,还能开车,郑大一附院河西医院是老院区,处在低地,“水位一定会慢慢的高,我想开车到离医院最近的地方,然后再想其他办法”。
王木的父亲是一名需要的呼吸机维持生命的重症病人。让王木最为揪心的是他的父亲此刻正在该医院的一处监护病房内。7月20日21时22分,王木在微博发出求助信息:“获悉医院全面停电,现在听说每床分配一个医护人员捏气球来辅助病人维持呼吸。但是一直没有供电,呼吸机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非常担心像我爸爸这种呼吸重症患者能坚持多久”。一墙之隔的王明通过当医生的家属证实了王木的说法,“医院没有电,呼吸机也没办法正常运作,医护人员暂时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来维持”。医院是一个不能停电的地方,尤其需要靠仪器维持生命的重症病人,对紧急供电的要求是毫秒级的。孙永宏向《财经·大健康》表示,医院项目在设计时,按规定应安排两路独立电源,同时配备独立的柴油发电机和UPS(不间断电源)。如遇特殊情况,比如郑州这样整个城市出现内涝的,平时处于充电状态的UPS则会迅速开始供电,保证手术室、制氧设备等维持生命系统的重要设施供电。一位武汉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也对《财经·大健康》提到,ICU内的仪器设施都有内置的电池,同时,它还有独立的UPS。但在停电后,这些备用电源无法维持太久,“通常来说,半个小时是可以支撑的”。但这是理想状态,时间久了,充电和畜电能力是会下降的。医院配置的柴油发电机,在停电时可以向重要部门如手术室、ICU提供一段相对更长时间的供电。孙永宏分析,根据常见的医院柴油储备,这种供电模式,“通常能坚持两个小时”。按照王明的描述,从20日入夜至22时许,郑大一附院的停电时间早已超过两个半小时,无论UPS还是柴油电机,都无法保障持续向呼吸机等重要仪器供电。人民日报公号21日零时25分引述郑大一附院有关领导的话表示,该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备用电源没办法使用,已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上述武汉医护人员介绍,这些仪器也会设定突然断电后的应急模式,比如通过手摇动,或者用手捏气囊。在这样的紧急状况下,医护人员所操作的气囊类似于一个皮球,是一个简易呼吸器,与呼吸机能达到的效果无法比较。它的设计初衷是,在仪器发生故障时,通过这一种方式为更换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提供过渡。不过,用这样的形式替代,“时间越长,生命受到的威胁越大”。因为呼吸机是仪器控制的,频率更精准一些,包括每次的送气量、间隔时间内气的速度等。如果人工操作,送气的流量、气量不恒定,送气周期也无法精准控制,对危重病人的治疗会有特别大的影响,甚至“危急生命”,上述武汉医护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需要用呼吸机的危重病人,在完全没电的情况下,只得采用人工方式,通过捏气囊辅助病人呼吸。一个医护人员也只能负责一个病人。人民日报公号消息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有约600名重症病人,正协调向外转运。
溺水救援:普通人施救有误区,120“都在排队”比郑大一附院积水更早刷暴社交平台的,是“郑州暴雨至多人被困地铁”。河南消防引述的当地新闻媒体报道显示,7月20日18时11分,一名乘客利用微信朋友圈“直播”了受困历程:18时05分,地铁5号线海滩寺至沙口路站运行的列车,车厢进水,列车临时停车;19时32分,车厢内积水至胸部;19时46分,车厢积水快淹到脖子。河南消防官方微博在当晚21时许,公布消息称,这名乘客被救出。截至7月21日4时许,已救出被困地铁乘客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王西富在看过社交平台上传的一些视频后发现,郑州地铁个别溺水者被救后,周边人不懂如何施救,而是乱掐人中。“先评估状态,再施救。”王西富表示,对清醒者,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暖;失去反应但仍有呼吸者,应保持气道通畅,侧卧,保暖,持续观察呼吸状态;呼吸停止者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先给予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后续胸外按压与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施救,直到患者恢复反应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王西富特别强调,“不要控水,以免耽搁黄金急救时间。不要掐人中,没用且误事。”他建议被曾被困积水者,被救出后就近待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贸然移动,先自救再互救”,对有呼吸者,应当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南京鼓楼医院心外科主任王东进介绍,专业医生到场救援时,如果缺氧可以开通气道、人工呼吸,溺水如果心跳没停,也可以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了,就要做心肺复苏了。医生到现场最好带着气管插管设备。王东进分析,通常出现这样的大型灾害情况,会由急救中心来协调资源,医院调派人手前往现场,以急诊科医生为主,大部分情况不需要专科医生。据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21时34分消息,公安、消防、办事处等救援单位已抵达现场救援。根据地铁内被困市民发出的视频显示,目前该区间地铁车厢和隧道内的水位已经下降。据郑州新闻广播21时43分消息,被困的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车厢内的乘客已经从车厢内疏散出来,正在组织从隧道中撤离,目前隧道水位已经会降低,乘客没有生命危险。一位郑州120急救中心行政部门人员向《财经·大健康》介绍,早在半个月前,该中心已经做了洪涝灾害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个雨一来,超出预期,现在也只能是继续正常工作。由于道路积水情况严重,急救车出车不是很方便,“能出的肯定会尽量出,现在120急救电话也非常紧张,都在排队”。上述120行政人员说。
这是一次早有预报的暴雨。7月13日,河南召开全省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宣布全省防汛工作进入“主汛期战时状态”。16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防汛工作会议对马上就要来临的暴雨防汛做多元化的分析,认为此次强降水,“易引发城市内涝。”7月15日,中央气象台预报,经过连续的高温天之后,郑州所在的黄淮区域接下来可能连续有降雨。7月18日,郑州市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郑州发布”提示:郑州所在区域今明后三天将有大雨、暴雨或大暴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数据显示,最早在18日晚间,郑州荥阳已有人员因积水被困车内或家中。7月19日,巩义小关镇发生道路坍塌,一人被困;至晚间,新密曲梁镇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至少68人被困。当日,郑州市防办意识到雨情严重,通过短信发布了防汛警示:建议市民减少出行,避开积水区域等。7月20日,郑州遭遇了当地设立监测站以来的最大降雨,单日雨量达457.5毫米,高度相当于两个姚明。当天凌晨,郑州登封告成镇首现内涝,主要道路被覆盖,部分区域水深达成年人颈部。当日16时至17时一小时内,郑州又现史上最大小时降雨,达201.9毫米。此前中国大陆国家级气象站的小时降水量记录,为168.3毫米。截至7月20日16时,郑州消防已接到因降雨造成的抢险救援警情359起,营救被困人员1231人。7月20日晚,郑州市凤凰城附近一辆大巴车被困积水中,车上共有30多个10岁以下儿童,且个别孩子已然浮现发烧症状迅速出动救援,郑州消防20分钟内将被困人员全都安全转移,已将生病儿童送至附近医院做医治。河南省气象台2021年07月20日18时10分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内,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雷电活动,局部伴有1小时80到10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8级左右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突破历史极值的大雨面前,郑州过去两年间斥资500多亿元建设的城市“海绵”有些“力不从心”。国务院对水弹性城市的要求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发挥山水林田湖的积存作用,植被、土壤的渗透作用,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不过,郑州水弹性城市建设进度似乎未如预期。按照此前的规划,到2020年末,郑州应完成水弹性城市建设面积187.6平方千米。据《河南商报》报道,到2020年7月底,该市整合后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530个,完成107个,在建项目42个,中心城区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0.8平方千米。郑州官方信息目前将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归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并称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危险的情况,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