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服务行业的公函、公章、称号牌、收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备的标志牌以及企业事业安排称号等一定要运用标准汉字。需求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书写在标准汉字的( )。
1905年曾经,我国的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其他称号,但便是不叫“记者”。我国近现代前史最长的报纸上海《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间,报上登了不少“新闻”,却从无“新闻记者”的称谓呈现。在应该称“记者”的当地,却称之为“友人”、“访事”、“采访”、“访员”等称号。
1875年7月7日,《申报》初次刊登招聘访事的表白,应聘担任访事的条件是:“有必要学问兼长,灵通业务,并人品端方,脚踏实地者。”这儿,“访事”便是其时对记者的称号。
以一致的“记者”一词替代其他杂七杂八的称号,是报刊大变革的效果。1905年《申报》进行了一次大变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惯用的“记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移植到我国来,从此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个一致的专称。这是《申报》史上的大事,也是我国报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呈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当天《申报》所刊一篇题为《论今天各国对我国之大势》的论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记者又何须再烦翰墨以渎吾同胞之听哉!”
西汉时期,校园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能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推荐人才上京赶考试,被举考官便叫“贤能文学”。“贤能”是指品德规矩、品德崇高之人;“文学”则指通晓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作为务”,便是如今所指的文学意义。
“语文”一词呈现的前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弃科举制度今后,开端开办新书院。其时的课程以致教材,都是从西方引入的,只要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其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迸发今后,发起文言文,对立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所以改设“国语”,教材具有明显的文言特色,选用的都是文言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文言文的比重也明显添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谢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著作。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测验编写新的语文教材,惋惜因日本侵犯我国而被逼间断。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主张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用,随后面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6、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最初的俗话(包含成语、惯用语等)。数字俗话:
3.5(不伦不类 ) 5 10(如数家珍 ) 9寸+1寸=1尺( 得陇望蜀)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王妃对她的栽赃 B、画师曲解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线、安徒生神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只重视事物表面,不重内在 B、为了挣钱不择手段 C、长于掩盖事物本质 (A)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神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9、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候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候的意图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作太卖力气 C、交兵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D)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柳树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说到的“柳树”是指: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缺点?
A、脑筋聪明 B、活得持久 C、与人长得类似 D、常常坚持考虑的表情 (B)
4、“清明时节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号,下列哪一种不是?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C)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本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归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9、前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中听,家事国务天下事事事关怀”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描述女人之美,其间“闭月”是指:
11、有一个很闻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正午用两条腿走路,黄昏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