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单车、双子塔、俊男靓女……“小清新”元素的融合,让《我在思明》这部文旅系列的微短剧在今年年初刚一上线就收获了口碑与播放量齐飞的喜人成绩,并间接推动厦门在春节期间成为接待省外、海外游客数均居全省第一的高人气旅游目的地。
从淄博、哈尔滨到天水,去年以来,线上短视频的火热带来线下文旅消费的热潮。作为新业态的微短剧成为与文旅产业深层次地融合的新力量。
近几年,微短剧凭借快节奏、高密度和强情绪,成为网络视听产业快速崛起的“新赛道”。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98.3%,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网络视听市场规模超1.15万亿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2023年其市场规模近400亿元。今年其市场规模预计还将大幅度增长。记者调查发现,厦门也有不少影视企业投身微短剧的制作。如何打破以往微短剧“套路化”“低俗性”的标签,走出有厦门特色的微短剧创作之路?
在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工作的晓霜发现,近来租借影棚的多了许多“新面孔”。他们对道具和人员的需求量往往并不大,而且租期普遍非常短,最长不过两三天,最短的当天借当天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短剧剧组。
国家广电总局定义,微短剧“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微短剧一般以快节奏、高密度、强情节、多反转的叙事铺陈故事吸引观众的眼球,也因此被年轻人戏称为“电子榨菜”。
“医院和别墅的实景棚最受微短剧剧组的青睐。”晓霜发现,微短剧剧组对于成本的控制堪称“恐怖”,“能来我们这边借棚的都算是大制作的微短剧了,更多的微短剧是就地取景,有时候化妆师也能充当演员,为的就是两个字——节约”。
“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影视大不相同。相对于长剧动辄上亿元的投资费用,拍一部微短剧远低于此。”创办于厦门的奇迹山是国内头部MCN(多频道网络)机构,联合创始人黄冠森和记者说,他们于去年10月成立了厦门云梦城影业,专注开拓精品微短剧市场。
强大的吸金能力吸引了大量创作者、机构、平台涌入微短剧赛道。然而如此多的参与者也让微短剧行业一度无序,同质化严重、价值取向不良、剧情浮夸、精品缺少。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板块,将微短剧正式纳入监管。2022年,国家广电总局又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所有微短剧,须通过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内容审查并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按照网络剧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完成网络视听节目备案。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微短剧需“持证上岗”。
“发展方向明晰,慢慢的变多专业能力更强的创作者也开始‘入场’,微短剧‘内卷’起来了。”在黄冠森看来,如今的微短剧已不再一味追求“爽感”,而是要开始“上价值”了,“现在的微短剧已经脱下了大家印象里的低俗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制作精品化的微短剧,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
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说,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范+引导”双护航下,微短剧正成为精品创作和主流价值观传播阵地。
“行业烈火烹油,没有哪个企业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内容才是护城河。”黄冠森表示,近年来,微短剧已经有了不少亮眼表现,这让更多人了解到微短剧的升级迭代,它并不是以前大家想象中的东西了。
“内卷”助推了微短剧品质的升级和专业化团队的进场,如何从微短剧的风口突出重围,制作公司也纷纷在寻找新的方向。
“《我在思明》是公司与思明区联合打造的,梅海花台、非遗南音、八市土笋冻等厦门元素都贯穿于剧集中。”《我在思明》取得的成功让黄冠森更加坚定了这条道路,目前,该系列微短剧在全网已获得超5000万的播放量。
近两年,《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带火了云南旅游,《繁花》让上海黄河路重现沪上繁华,“影视+文旅”跨界联动带来的文化与经济效益,正在被慢慢的变多的作品验证。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期望通过选取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新模式。
厦门早在去年就出台政策,扶持和鼓励精品微短剧。湖里区出台促进影视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不仅对短剧剧本给予奖励,还对在湖里立项、摄制的精品网络微短剧给予一次性摄制补助,每年对单家企业的奖励最高可达50万元。
“目前,我们公司也正在与湖里区联合打造华昌西三路的五桠果影视主题步行街,让百万网红吴夏帆的咖啡店、陈靖川的潮牌店等新潮品牌入驻街区,推动微短剧与现实场景互动。”自娱自乐CEO闫驰和记者说,公司打造了溜冰场主题的小酒馆、甜品店等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场景,接下来会在微短剧的拍摄中,把它们作为主要剧情发生地植入进去。
同时,湖里区还梳理了50余个热门影视剧同款打卡地,并围绕海洋风情休闲、金鸡影城打卡等领域发掘特色IP主题,促进文旅商发展。
打开时下流行的社交APP,不难发现不论是《开端》肖鹤云和李诗情讨论时间循环的山海健康步道,还是《一起看流星雨》慕容云海和楚雨荨被困住的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游客抵达目的地后拍一张与剧照类似构图的照片,拼接在一起后发布,这样“用影视剧的方式打开厦门”已成为新流行。
“厦门是个天然摄影棚,又有大量影视作品取景于此,通过这一些剧目很容易将‘粉丝’变为线下亲自到访的‘游客’。”博主@Jie和记者说,相较于一般的城市宣传片,微短剧有了“剧”的概念,更能满足有深度、有质量的文旅传播需要。而在社交平台上“打卡”,不仅可满足游客对于自我呈现的内心需要,也可让影视作品和取景城市在网络上实现二次传播。
从“线上”链接到“线下”,以微短剧带动地方文旅发展,不仅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更有助于丰盈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半个月前,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正式上线,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其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分别围绕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这6个经典的神话故事,借助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将中国神话中的经典意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AI全流程制作的影片,拥有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同时大大缩减了制作周期,提高了制作效率。”在影视行业工作10余年的阿和和记者说,但目前从感官上来讲AI依旧有缺陷,画面机械生硬,人物配音缺乏感情表达。
“目前我们公司开始尝试用AI创作剧本,虽然目前生成出来的脚本还比较生硬,但是能给编剧提供很多灵感。”闫驰表示,AI的剧本创造是高效的,并能通过大模型精准切中用户“爽点”。未来公司还希望一些镜头和制作能够最终靠AI生成,这将大幅度的降低微短剧制作成本,提升制作效率。
总部位于厦门的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美图”)是最早开始布局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赛道的公司之一。2023年6月,美图便正式对外发布了美图奇想大模型MiracleVision,拥有包括AI图像、AI设计、AI视频等能力。
“美图已经布局‘文生视频’领域,这是我们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已经在短视频生成上取得一定的进展。”美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美图已经在应用端推出“AI脚本”“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功能,基本覆盖故事脚本、分镜设计、视频生成、唇形同步、视频编辑等涵盖视频制作流程。
依托AI视觉大模型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提升短视频的生产速度和效率,降作成本,尤其是在生成拍摄难度大、成本高的视频素材与场景上。“人类负责创意,AI负责创造。未来随视频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进阶,将拥有更多的能力,包括AI视频生成、AI视频编辑、AI视频渲染等。”美图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AI视觉大模型的应用为创作者提供突破同质化的专业内容生产工具,以此来降低专业生产的门槛,让创作者能够聚焦于创意创新,助力优秀品质的内容的产出,也能够带动用户视觉体验的升级。
“今年,厦门市将进一步规范和助力微短剧和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厦门市文旅局传媒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们大家都希望微短剧朝着‘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方向发展,走向专业化、精品化、创新化发展道路。相信未来,观众们在屏幕上,能看到更多来自厦门乃至福建的精品微短剧。”